1)第五十七章 货币_借天改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陛下,我那个时代有一句话,就是谁掌握了金融,谁就掌控了世界。”

  “何解?”崇祯皇帝听的云里雾里的。

  钟进卫解释道:“这个是讲纸币最终的,最大的好处。就是谁掌握了纸币的发行权,谁就能捏住纸币结算国家的脖子。”

 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的头上都是一堆问号,怎么可能?

  钟进卫继续用他所了解的一知半解的知识讲解道:“当然,不是说朝廷印印纸币就可以的。还有一系列的东西一起作用才有这个效果。”

  其实钟进卫讲的是现代金融的威力,国朝为什么不敢开放金融行业,就是怕被外国资本给掌控。这个和纸币没有半毛钱的关系,只是纸币是其中的一个表达方式而已。

  “钟师傅,请讲仔细些,朕有些听不明白。”崇祯皇帝很老实的要求钟进卫道。

  “那我们一步一步的来讲吧。”钟进卫模仿着一个专家的样子说道。

  “建立了准备金制度。老百姓拿着纸币去用了,觉得很方便,又保值,就都乐于使用。但前期的时候,朝廷只是印了一千两纹银的纸币而已,老百姓不够用啊,怎么办?”

  温体仁沉住了气没说话,只是看着钟进卫。而崇祯皇帝毕竟年轻,被钟进卫的言语带动起来了道:“怎么办?”

  “就让他们把家里的银两放朝廷这里来,朝廷给他纸币。这样他就有纸币可以使用了。”

  “那好处呢?”温体仁就盯着这。

  “好处就是准备金都不用朝廷准备了,朝廷就可以印纸币了。”

  “可印出之纸币又非朝廷之纸币,只是百姓银两的替代之物而已。”温体仁一针见血的指出了纸币的最初功能,其实就是实物货币的一个替代品而已。

  “慢慢来。”钟进卫笑呵呵的回答道。

  “如此下去,朝廷的准备金是不是会有足够多了。理论上说,市场上的纸币再多,也是和朝廷储备的准备金是一比一的比例,可以应付任何规模的兑换。”

  这个是可以想象的,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没有疑问。

  “这个时候,朝廷就可以多印一些纸币了,比如准备金有一百万两,老百姓可能最多只会来兑换八十万两,相当于还多了二十万两的准备金,朝廷就印个一百二十万两的纸币出来。多了这个二十万两的纸币就可以用了。”

  这样朝廷就能凭空多出二十万两,而不用担心贬值,那就太好了。崇祯皇帝美美得想到,眼下缺钱啊,要能立刻就印出个二十万,一百万的就更好了。

  没想钟进卫来了个转折:“不过,这个二十万两不能随便用。”

  “为何?”温体仁现在听的仔细,已经感觉不到其实没吃多少东西,肚子正饿着。

  “因为出来混,迟早是要还的。”钟进卫插进一句后世名言,心里有点暗暗得意。

  没听明白,崇祯皇帝有点急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vv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