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162章 都怪华国人_娱乐圈不该卷成这样的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已知:

  1、A国向来是一个犯罪率高企的国度。

  2、C国一部电影受到了影迷的疯狂追捧。

  请问:上述二者有何关系?

  正常人应该是:你TM在逗我?这两件事能有个毛线关系?

  但米利坚相当一部分人,尤其是偏右的人,坚定不移地认为:都是因为这部电影,A国才充满了邪恶犯罪分子!

  消息传回敦煌本部,剧组不止一个人喷出了一串又一串的粗话。

  ——在北美设立办事处后,敦煌收到的讯息更加实时和全面。

  譬如王维手上关于《沉默的羔羊》在北美舆论场上最新的动向——

  首先是好来坞一位知名影评人挑起战火——

  他先是盛赞了这部电影的整体水平,称其“……与好来坞完全靠血腥的画面,拉高观众肾上腺素水平的同类型题材不一样,这部电影的警与匪之间的博弈,少见刀光剑影,多是谈判、解谜和精神分析,充满了东方式的智慧。”

  “而汉尼拔这个角色,也完全可以和好来坞历史上最经典的恐怖形象相提并论……”

  然后,他话语一转,忧心忡忡地表示:“但是,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,代入感比任何一部东方电影都强,甚至比很多好来坞电影还要强,这不可能只是因为其中浓郁的宗教意味。”

  “深入研究后,我发现,主要是因为——这是一部面向米利坚的‘定制’电影。”

  “我们米利坚从建国之初就是一个以基督教立国的国家,救赎,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。正如这部电影的名字一样,沉默的羔羊,是个人和社会渴望救赎的象征……”

  “一部东方电影在北美大爆不可怕,可怕的是大爆背后的原因——华国人对我们的文化,对我们的社会状态,是有多了解,才能用一部电影映射到我们的心坎上?”

  “今天,华国人能在电影里让我们得到救赎;明天,他们就能在电影里让我们犯罪;我不得不对米利坚的未来表示担心……”

  这还算是委婉的,后面有社会学家更是直接怒斥——

  “这部电影的恐怖之源,那种习惯性杀人、视人命如草芥的社会性恐怖根源,绝对是在喻指米利坚社会,就如影片中出现的,食人魔用来吊死警员的星条布,还有剥皮狂魔家中的星条旗子……”

  “这部电影给全美人民灌输了一种相当悲观的世界观,即,我们的社会充斥着犯罪和苦难,从而在全美制造焦虑和道德混乱,以达到思想入侵的目的。”

  “这部电影完全是恶意的,是一次对米利坚的思想侵略,我建议全美院线下映这部电影,全美人民远离这部电影……”

  除此以外,还有一些偏右的政客、学者、艺术家,纷纷加入了炮轰这部电影的行列。

  “我总结了一下,他们的脑回路大概是:我们打砸抢烧、暴力横行,最凶残的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vv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