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六百八十七章 隐藏真相_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流民无家可归,最后往往只能卖身为奴,世代成为奴仆,几乎没有翻身之日。

  参军倒是能俸禄不少,能养活好几口人,但家人就难说了。

  就如曹操在兖州实行的屯田制,士兵半农半兵,不打仗时务农,打仗时候由家里人打理田地,这种方式,确实能极大利用劳动力,但在其背后,却也有不少弊端。

  一是赋税很重。

  汉初田租比秦时大大减轻,税率为十五税一,后来又减为三十而税一,并一度免征田租。

  东汉初年因军费开支较大,田租改行什一而税,但全国统一后,又行西汉旧制,三十而税一,曹操改行租调制之前,法定的田赋税率一直未变。

  这样的税赋,其实是无法负担起连续的战争所需的,于是曹操的税率,调整为民屯方面,即有田地的自耕农,若屯民使用自己的牛,收成时与官府五五分成,若使用官牛,按官六民四比例分成,而且这里面其实是有一个大坑的,因为这只是基本税赋,还不包括其他苛捐杂税。

  而在军屯方面,多以士兵为主,他们一边戍守,一边屯田,收成全部上交,仅保留军饷,且子孙身份不变,代代都是如此。

  这赋税无论在哪个朝代,也算是高的,加上世代屯民,也是屯田制被人诟病是奴隶制的原因。

  但天下大乱,百姓流离失所,没有土地的人比比皆是,所以饥饿面前为了活下去,大量的人成为军屯士兵。

  这也是为什么曹操能在短时间内,一波波征收大量兵士的原因,也是为什么每次交战,他都能迅速补充先前损失的兵员的原因。

  而袁熙选择的是另外的一条道路,他屯田制税赋比例和汉制相似,军民想要获得土地,付出的代价是需要自行开垦荒地。

  其收上来的租赋之中,有相当多的比例是花在整修水利,开挖沟渠,建设道路,兴办义学等公共事务上,加上他相比曹操的其他杂税要少得多,自然养不起那么多兵士。

  他如果照搬曹操的做法,幽州也未必不能征收出数万兵马来,但袁熙思索过后问自己,这种竭泽而渔,失去民心的做法,值得吗?

  当然,关于这个时代,也有一种说法,便是所谓民心,指的是那些真正拥有田地,能支撑自己生活,再进一步就是良家子,再富一些便是地主豪强的这些人,因为只有这些人,是有资格发声的。

  而其余省下的被迫卖身,可以被随意买卖,没有任何生产资料的奴仆,其实是不被当人看的。

  袁熙对于汉末这种现象,一时间也是没有办法,毕竟这些奴仆,按照汉律都是世家大族的私有财产,除非袁熙能消灭所有家族,不然是无法根除这个顽疾。

  而处于打天下时期的袁熙,不可能得罪所有人,所以不能采取这种比王莽还激进的手段,于是他只能一步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vv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