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三百一十章 外挂没了_好人平安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患者并不是大众所认知的精神病人,但他确实属于广义精神病群体,严格来说,失眠都算是精神病,我们没必要对这个字眼过于敏感,患者的病症比较特殊,且没有社会危害性,只是对患者自身有损害。”

  杜大校接着讲解:“患者长期处于一种焦灼,不安全的心理状态下,只有高度紧张的作战才能让他得到缓解,找到安全感,但是和平年代是没有战斗的,于是他把战斗转换成奋斗,他时刻都要奋斗,他早起、晨练、读书、冬泳,他热爱学习,把攻克难题当做攻克敌人的碉堡,而他在这样做的时候,大脑神经元会合成一种特殊的物质来增加效率,这种物质暂时还没有命名,作用和甲基苯丙胺接近。”

  “二战时期,德国军队在北非沙漠的严酷环境下会给士兵使用甲基苯丙胺,日军在太平洋战场,也会给执行自杀飞行任务的神风队员服用相同的药物,以提高耐受力和精力体力,让人变得勇敢无惧,二战后期,日本民间也把甲基苯丙胺当做心理药物大规模的滥用,他们将毒品成为觉醒剂,意思是吃了这个就能从浑浑噩噩的状态中觉醒,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。”

  “傅平安的大脑自行演化出这个功能,刺激中枢神经,透支脑力,所以他会比常人更努力,也更高效,获得一次次成功后,大脑又会分泌内酚酞来犒赏他,在这时候他会感觉到满足感和安全感,但时效不长,他接着又得努力才行,他已经变成了一台不停先前奋进的机器,永无停歇,直到生命的最后。”

  “大夫,我儿子究竟会怎么样?”傅冬梅问道。

  杜大校说:“我们知道一个词叫张弛有度,一根弦总是绷着,迟早会断,这是他的心电图,患者在长期的高压力高负荷运行下,心脏已经出了问题,我们经常会看到熬夜加班的上班族猝死,道理是一样的。这场车祸对患者来说,也算是因祸得福,具体的成因很难用现有科学解释,大脑就像外星球一样,有很多未知的禁区,你通俗点说,你们的儿子脑袋受伤了,从一个特殊的精神病人变回了普通人,他忘记了那些让他紧张焦虑的事情,他的大脑不再处于临战状态,能够松弛下来,这对他的寿命来说是件好事。”

  范东和傅冬梅相视一眼,松了一口气。

  范东生说:“懂了,以前我哥开挂了,现在外挂没了,就这样。”

  杜大校说:“你说的很形象,我给这种病起了个贴切的名字,叫做奋斗病,希望能加以科学利用,可控化使用,造福大众。”

  范东生举手:“首长,那另一个病例呢?”

  “哦,那个人在中科院某所工作,因为这种病无法疏导缓解,只能人尽其才了。”

  范东生又问:“那有什么办法让他恢复记忆呢?”

  杜大校说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vv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