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373 □□(4)_簪缨问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:“也罢。我可缓上一缓,但是丞相之位,定要拿在手中。”

  只要王敦肯退这一步,事情就好说了。王导也松了口气:“我这就归朝,回禀陛下。”

  司马睿会答应吗?这问题,不在兄弟两人考虑之中。琅琊王氏是不会放权的,至于怎么个夺法,还要细细分说。

  几日后,朝中传来旨意。司马睿封王敦为丞相、江州牧,加封武昌郡公。见天子让步,王敦施施然领兵入京。随后下令杀戴渊、周顗、刁协,又把刘琨驱到了交州。一时间,晋国朝堂风雨飘摇。面对此等刚愎权臣,不少人开始思索后路。

  “又有人献城了。”翻开奏折,看到这消息,梁峰微微一笑。

  王敦作乱,着实让晋国大为震动。靠近淮水的数座城池,也不再鼠首两端,选择投靠大赵。

  实在是别的没法子了。王敦这个权臣的出现,让诸世家看清了眼前境况。琅琊王氏的声望,已经盖过了司马氏。若是王敦真的篡位登基,曾经投效司马氏的人,难免要遭到清洗。那些迁往北地无处可逃,或是本就植根江东的士人也就罢了。家在淮水两岸的,就必须尽快下定决心。

  一边是开疆辟土,收复失地;另一边则是内乱不休,权臣当道。要如何选,还用多说吗?因而近日献城投降就成了主流,连带渡江而回的百姓,也多出了三成。

  至于王敦造反,历史上应该没成。但是换到这个时空,还真不好说。毕竟有他这个“榜样”在,原本的“异心”恐怕也要壮大,把江东搅成另一番模样。

  这才是梁峰最希望的结果。南征是迟早的事情,但是越晚越好。北方不但要平定,还要积攒足够的实力,才能举兵南下。他想打的是灭国战,而不是另一个赤壁。

  因而比起来,对现在的战略而言,蜀地都比江南要重要不少。不过蜀地所在的益州,如今正被氐人李特占据,也不是很好打。还是先把周边地区平定之后,再徐徐图之吧。

  边想着既定战略,边翻阅着奏折,在看到一个名字时,梁峰突然停了下来。桓彝?这个名字,他并不熟悉,但是东晋姓“桓”的士族,着实不多。

  “使人查查,这个桓彝是哪里人士?家中可有子嗣?”梁峰吩咐了下去。

  不多时,就有人回禀。桓彝乃谯国龙亢人,为汉时经学大师桓荣的九世孙。其人才学出众,善好玄谈,有“江左八达”之称。此次因王敦作乱,举家投了大赵。如今家中只有一幼子,名叫桓温。

  “桓温……”梁峰笑了出来。这可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。

  看来桓彝,也可重用。见其子,也观其父。就如谢鲲和谢裒,才学见识都是一流。无怪乎陈郡谢氏能异军突起,与琅琊王氏齐名,又生出谢安这样的风流人物。不过比较起来,梁峰还是更喜欢桓温一些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vv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