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406.璇娘的怨念_彻元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中都城最早是只有十二座城门的,四面各有三座,而且两两对隅,以笔直的街道相连,于是城中便是三横三纵六条主路,但因为中间修建了皇城,所以只有两横一竖三条路是可以直通的。

  林彻他们进入的光泰门,是第十三座城门,是后来修的,因为金国的多任皇帝都喜欢去大宁宫,为了来往方便,才专门开了这么一道城门。

  现在忽必烈在大宁宫待着,但随驾的大臣们总不能住那里,自然住在中都城里,因此这光泰门倒成了达官贵人经常出入的地方了。

  进城后,林彻也举目望去,感觉身处的这座城池挺宽大的,起码比临安大多了。

  确实不小,在历史巅峰时期,这中都城有二十二万多户居民,人口差不多就是一百万的样子,现在就少了很多,只有三十来万,这还是因为忽必烈来了。

  如果问这中都城里什么最多,那一定是各种寺庙院观。

  有些寺庙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辽国时期,因此在城北一带,之前的辽国南京城区域里最为集中,大大小小的寺庙有二三十个,占了城中一半的数量。

  也或许是因为这些寺庙,之前皇城以北的许多里坊遭到的破坏相对较小,恢复起来也是最快的,不像南城,现在还有许多废墟。

  有时候,人真的很奇怪,自己都吃不饱,穿不暖,可偏偏喜欢拿着血汗钱去供奉各种木雕泥塑的神仙。

  而草原上的人,似乎对信仰更加执着,契丹人的辽国就十分崇信佛教,等到女真人立国之后,不怎么信之前的萨满了,也开始崇信佛教,华严、禅、净、密教、戒律各宗都有大量的信众。

  另外,也还有四五座道观,甚至还有天主院这些,只要是神仙,都来者不拒。

  而蒙古人也信,因此,这些神仙也算是庇佑了一回左邻右舍们,不算白吃那么多年的供奉了。

  仙露寺也是从金国时期便流传下来的,之前是哪一宗的林彻不知道,不过他倒是看到许多大喇嘛从这里进出,看来,已经改成了密教寺院了。

  仙露坊是因为仙露寺得名,但是这坊里一共有四座寺院,另外三座是万寿寺、胜严寺、圣恩寺,真是出门就能碰到光头,不对,现在光头不多了,都带着鸡冠帽。

  金光耀这高丽老乡所开的东昇货栈占地倒也不小,有个小五亩的样子,仓房都是挺多的,还有四分之一的面积是修建了客房。

  和南方不同,这里绝大多数都是单层的房子,所以客房都是以院落为单位。

  大家都在安顿着,林彻是大少爷做派,所以显得有些无聊,不由想起了进城时金光耀使用的蒙古纸钞,便把他喊了过来。

  蒙古有铜钱,这个时候就发行有‘中统通宝’,但是很少很少,主要是以行钞为主。

  相传忽必烈称汗后,曾想仿效宋朝以铜钱为主要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vv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