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69.青阳见闻_彻元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六月十一,林彻带着商队,离开了浮流镇,继续踏上了前往泉州的路途。

  先是沿着官道南下,经过漳州的龙岩县,然后转向东行,进入了泉州的安溪县。

  途中,正好经过了青阳铁场。

  这时候的泉州铁矿资源丰富,冶铁业非常发达,最主要的铁产地包括安溪青阳铁场、永春倚洋铁场、德化赤水铁场。

  而其中青阳铁场出产和税收远高于其他两处,且在行政上独立于安溪县,受泉州铁务直管。

  这里的矿藏种类多、储量大,为青阳铁场冶铁制造提供绝好条件。

  地处泉州五阆山脉,茂密的森林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燃料。

  北高西低、东西向夹的地势,使铁场所在的下草埔犹如天然的“鼓风机”。

  从下草埔可抄山道抵达临近的渡口,将铁制品经由水路抵达泉州港,再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销往南洋各国。

  丰富的物产资源、便捷的水陆交通、强大的生产力,宽广的销售市场,使得青阳铁场成为了大宋有数的冶铁基地,官办和民办铁场共存。

  得天独厚的冶炼场,吸引了许多能工巧匠从四面八方聚集青阳。

  青洋村炼铁炉窑多达上百处,环抱村庄的后山开出了多处矿井。

  人们从四周近山开采出铁矿石,从山林运来木柴,铁炉里炉火正旺,工匠们叮当敲锤声绵延不绝,四溅的火星映红了天空。

  林彻发现,这里竟然可以同时冶炼熟铁、生铁、钢,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深加工能力,能够锻造铁钉,铁片,铁锅,以及一些农具。

  更多的是把铁料送往晋江下游的冶炼铸造作坊,进行深加工,然后再销往各处。

  紧紧依靠手工业,从咸平二年,官府设置青阳铁场开始,这里便开启了‘炉火照天地,红星乱紫烟’的冶铁盛景,已经两百多年了。

  林彻带着宁小七和虎子,三人在这四周乱转,似乎也没人管他们,也许是来往的人流太多了,官府对这里的管理和限制并不严格。

  三人正在清洋村里瞎逛着,这里说是村,还不如说是一个工厂区,铁铺作坊有几十家,大多是对铁料进行一些粗加工。

  这时,一座规模还算大的一个作坊吸引了林彻的注意力。

  这个门额上写着‘庄氏铁坊’的院子口聚集了几十人在往院子中打望,院子里传来一阵阵喝骂声,林彻仗着个子小,力气却不小的便宜,从人缝里钻了进去。

  却见院子,五六个衙役前面站着一个小吏,正戟指对着一个老汉怒喝。

  “庄老头,今年的买扑钱你已经拖了两月多近三月了,两百万斤铁总共一万贯,你现在只缴了三千两百贯,余下的钱却让我追讨如此长久,我已被掌务官人打了两次板子了,今日,无论如何你家必须把钱补齐了!”

  “还请再宽限些时日啊,马监使,如今老朽家中却是拿不出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vv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