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323章 如何默契_一品权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宣传的威力,自古就有。当初暴秦二世而灭,就因为陈胜吴广一句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。这样一句话,让整个秦朝崩裂。后来的起义军,提出土地问题等号口,也是宣传所需。

  而汉高祖的斩白蛇更是为了宣传,所起到的作用,后世的人早就懂了。没有真正上天给予的帝皇之位,又如何让各方群雄归心?

  每一朝开国之君,都是如此,找一个上天认定天子的事由,怎么编造,那时谋士们的智商。编造后,再做宣传,让世人得知,就真会成为神一般的存在,也会让各方归心。

  杨继业之前闹出文名,考取功名,也是在为自己宣传做基础。这些东西是必要的前提,像杨咏石这样的文名,传开之后,《咏石》诗既表达了杨继业的情怀,也表达杨继业有什么用的才情。

  如此,才会形成“道不孤”的局面,要做什么事相对而言,会容易得到支持。正如在垣武城的发展,孙晓君和华新社就接纳杨继业也帮助他。如果没有杨咏石的名号,最初的征联活动,绝对不可能引起这样的效果。

  这次新征召的三千兵,也不是完全的生面孔,不少人都见过杨继业,知道这一位的地位。作为蛮族人,对于杨继业的恩德,是受过很多告诫的。而来至于鹰巢山的人手,知道杨继业本身就是鹰巢山之主,生杀由心。

  这样的前提下,即使在最为疲惫的时刻,都不会忘记杨继业的。铁叔,有了全面的宣传,无死角的宣传,三千战兵精神力量就逐渐丰厚。让他们明白,这时候的苦再多再大,都不会死人。

  到战场上,只要自己跟不上战友,不仅仅是自己会死,很可能将全队都牵连了。三人一小组,五小组一小队,一小队相当于一个班的兵力。三千人,理论上该有一千个小队,但实际上却没那么多。因为构建整支队伍时,有队长副队长等官员存在。

  目前有九百支小组,一百八十小队,一级级往上构架,在行军路上,将这些构架整合起来,虽说还达不到如臂使指,但他们这支军抵达苏杭边境后,王府军按算还需要十天的行程。

  一开始,刘浪由心要跟随蛮族军步调一致,但实际上,在过了五天之后,蛮族军每天的行军速度又有提升,到三百里了。也就是150公里,相对于王府军每天不到一百里的速度,那要快几倍了。

  王府军第一天出发,刘浪想追赶蛮族军,也想操练自己的人马。对于杨继业所提出的,边赶路同时练兵的做法,是赞成的。但实际上第一天急赶一百五十里后,第二天大多数人都难以行走。脚肿了,不得已,刘浪只好等,这一天只前行30里。随后的几天,行军速度快一些,也是受到蛮族军的刺激,最多也就七八十里。

  杨继业要培养出长途奔袭的军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vv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